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东莞日报 东莞时报 东莞时间网   
 
2024年03月15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常态化扎实建设绿美小镇
杨康/文 来源:东莞时间网

    今年3月12日是我国的第46个植树节,借春天之名、以植绿为机,长安镇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不断厚植长安生态底色,绘就宜居宜业绿美小镇。

    每年植树节,义务植树是一个“例牌”活动。通过这样一个固定日期,围绕植树节,扎实开展系列活动,避免走过场、走秀等形式主义,发动全社会深入开展爱绿植绿护绿行动,可以牢固树立公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效增强全社会的绿色发展意识,从而营造全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良好氛围,这也是开展绿美广东建设的重要一环。

    仅以义务植树为例,活动背后就需要科学系统谋划。在现场植树活动开展前,组织方对于选址、树种、规模、人数等等要进行合理安排。在城乡部分重点区域,已经绿树成荫,再在该区域植绿,就需要斟酌。在整个区域内,要仔细排查“绿化盲点”,并“见缝插绿”,让绿化率更均匀分布,实现群众开门开窗见绿。此外,树种选择也有考究,既要考虑树种的成活率问题,也要考虑树木花期花色对该区域的美化效果,让种下去的树木真正为城市添绿增美。

    毫无疑问,绿美广东建设,既要共建共享,又要注重常态化。爱绿植绿护绿,不是3月12日一天的事情,而是要全年常态化推进,需要全社会持续参与。义务植树活动,也不是只管种树、不管养护,而是要在植树后加大管护力度,确保成活率,做到所种树木科学管理、责任到位。今年1月举行的全省林业工作座谈会就明确指出,要拓宽参与途径,扩大参与主体,破除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时”“空”约束,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

    如何突破“时”“空”约束?关键就是要拓展参与渠道。比如,一些组织和个人,有捐助植树造绿的意愿,既愿意出人,又愿意出钱,我们就应该多创造机会,为其捐献苗木、植树选址等提供协助,同时协调解决树木种下之后的管护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捐建爱心林冠名或命名提供帮助,让捐助方有真正的荣誉感、获得感。又比如,结合青少年研学、“最美家庭”活动等,一些孩子和一些家庭愿意认捐认养树木,我们就应该为这类需求打开更畅通的渠道。要与312义务植树一体化开展相关活动,让孩子们既能参与植树,又可以认养树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孩子们看着自己种下的树木,在自己精心呵护下成长,这一定是十分美好的人生记忆。

    造林为民生,增绿增福祉。如上所述,常态化开展绿美小镇建设,共建共享绿美小镇,从亲手植绿、亲自护绿开始,城市的变化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市民个人成长与城市绿化产生深度、持久关联。就像家乡的那棵老树,城市中的一棵树、一片林,也能镌刻进每个人脑海,成为参与者的“城市记忆”,这样的绿美建设才有真正的生命力。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