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祥瑞,象征着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力量。因此,“龙”常常出现在人名、地名中,寄托着人们对吉祥、成功的向往。在谢岗镇大厚村,就有一个名字中有“龙”的地名——央公龙。
“央公龙”的前世今生
据大厚村的老人介绍,这里曾经是一片低洼的农田,从山上流下来的“沥圳”(小河)经过这里时,环绕农田一周,犹如一条龙般护佑着这片田地。村民们就近取水灌溉,十分方便,因此以“央公龙”为其命名。近年来,随着大厚村经济重心转移,外来投资大量增加,农田逐渐变成工业区,这里也摇身一变成为“央公龙工业区”。
央公龙工业区位于莞惠路大厚路段北侧,广梅汕铁路以东,与竹园新村隔路相望,是大厚村重要的工业区之一。这里厂房林立,商业繁荣。据介绍,央公龙工业区内有企业约41家,主要从事五金、印刷,工艺品等行业。该区域内有个体商户60家,以餐饮、旅馆、小作坊等行业为主。居民房97栋,900户,1340人,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为大厚村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央公龙由农田到工业区,其变化是大厚村从农业向工业、由农村向城市化转变的生动缩影。
新中国成立前,大厚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但农作物产量很低。工商业方面,只有一个手工业作坊和零星几个小杂货店。到2023年,大厚村辖区已有工业企业143家,其中外资企业10家,民营企业80家,私营及个体企业53家。村组两级总资产约9.4亿元,经营性年收入约达3500万元。
推进“百千万工程” 建设和美村居
大厚村在积极发展工商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综合实力的同时,始终把提升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重要工作内容。2023年,大厚村投入约32.55万元,在央公龙、竹园新村、旧村等区域建设“四小园”,把边角土地变“废”为宝,以“小美”促“大美”,整治面积约达4640㎡。
此外,大厚村还投入约133.3万元,对央公龙南街巷道、西门街、西庙路、杉毛园等处进行硬底化及排水铺设,解决群众出行难、雨天积水等问题。投入6万元实施排污工程,对央公龙厂房、上湖仔、大路头巷、黄虎岭、铁路涵洞等区域进行整治,有效美化了村居环境,提高了村民生活质量。
大厚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委员黄金明表示,接下来,大厚村将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深度城市化为方向,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途径,努力构建经济强、环境美、社会稳、民生优、融合度高的发展新格局,为助力谢岗实现高质量发展打牢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