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多来,185名精神、智力残障人士实现收入增长200%——这份“成绩单”来自东莞展能社工运营的东莞市残障服务对象辅助性就业项目“筑梦工场”。由“筑梦工场”开设的残障人士生产车间,保障了残障人士走出家门灵活就业,实现了为家庭减负增收的“梦想”。
残疾人的发展是否平等顺畅,残疾人的权益是否得到全面保障,映照了城市文明的“水准”。东莞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将大力发展残疾人支持性就业、辅助性就业和灵活就业,加大支持保障力度,就近就便安排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等残障人士就业。上述“成绩单”正是东莞“筑梦工场”落实规划精神的直观体现。
可喜的是,“筑梦工场”项目已经成功建立了6个残障服务对象生产车间,有185名残障服务对象参与到生产专线中。接下来,项目还将推广到其他10个镇街,引入更多的合作企业,让更多残障服务对象在家门口“上班”。
为残疾人士带来幸福生活的“筑梦工场”项目,只是东莞持续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去年5月,集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培训、托养、社会保障等业务申办审批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智慧残联”项目启用;每年举行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开设残疾人专场;去年出台的《东莞市购买残疾人托养照护服务实施暂行办法》提出,将连续3年每年安置125名残疾人接受寄宿托养照护服务……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势下,东莞不断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为残疾人解决生活中的大事、急事和难事,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在政府关怀、社会帮扶下,东莞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上工作岗位,他们的梦想向阳而生、成就了精彩人生。
“筑梦工场”是成就残疾人的“圆梦工场”,希望更多类似这样的项目为残疾人士融入社会创造更多可能,让他们共享社会的温暖阳光,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