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日报社旗下媒体:东莞日报 东莞时报 东莞时间网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长安作家以实际行动创作优秀作品
书写“长安组团”感人事迹
本报记者 甘劼伟 通讯员 许楚翘 来源:东莞时间网
■作者在贵州铜仁沿河水池村采访 长安供图
■洪湖浪

    

    

    记者获悉,3月15日,长安作家洪湖浪的报告文学《为春天抚琴而行》登上贵州《铜仁日报》。该作品经贵州铜仁市委宣传部核准,增加版面全文刊载。这也是长安作家以实际行动创作优秀作品、讲好长安故事,以文艺赋能“百千万工程”的生动体现。

    

    

    

    报告文学反映结对帮扶中感人事迹

    报告文学《为春天抚琴而行》主要反映在东西部协作结对帮扶中,“长安组团”在贵州铜仁沿河县的感人事迹。作品以退役军官李雪亮为线索,以长安教育、卫生等领域专家的故事为蓝本,多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新时代“长安组团”匍匐行进在大山深处,为春天“抚琴而行”的“东莞担当”。据悉,该作品原名《奔赴山海,谁在月下歌唱》,为长安镇2023重点扶持文化项目。

    “我的所见所闻都是动人的长安故事。沿河过去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是弱项,而长安在这两方面给予了大力帮扶。长安派过去的专家老师用心且真诚,受到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于是我便落笔将此记录。”作者洪湖浪感慨地说。他以作家身份被派到贵州沿河,亲临乡村振兴的第一现场,采写报道这一从国家层面出发的伟大壮举。

    据悉,在教育帮扶中,“长安组团”支教教师们充分发挥莞邑良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输出东莞优质教学经验和管理模式,构建起“长安组团·沿河‘1+5’教育联盟”,落地以长安经验为蓝本的“四步一体”主题式教研模式,并与当地教育局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打造莞铜结对帮扶新示范,进一步加强沿河教育自身发展的主动性,助力沿河实现教育发展从依靠“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将专家老师们勇毅赤诚表现出来

    “当洁白的李花开遍麻阳河两岸,霸王谷的黑叶猴捎来春天的消息,请别将那些怀抱时代理想,匍匐在大山深处的精神群像,遗忘在历史的尘埃里。——谨以此文,献给奋战在大山深处,为春天抚琴而行的‘长安组团’……”这一段来自该作品的摘选,也是洪湖浪想表达的情感。

    “我非常有幸以专家的身份,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在沿河的工作中,我了解到很多关于长安医生和老师的感人事迹,于是我提出申请,希望能在确保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有机会上山下乡了解实际情况,通过作品表现长安驻沿河专家老师们的勇毅赤诚。”洪湖浪告诉记者。

    洪湖浪,原名王德山,长安作家协会秘书长。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文学职称评审库专家,系东莞市第七届劳动模范,东莞市首届优秀新莞人,长安镇第十届十佳青年。在《散文选刊》《小小说选刊》《十月》《作品》等刊物发表作品60余万字,出版长篇小说《牛小米外企打拼记》《像男人一样去奋斗》《生如夏花的少年》(散文集)三部专著,荣获第七届东莞荷花文学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等奖项。

  放大 缩小 默认朗读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