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校园欺凌”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关注。3月16日,央视频发布了一段视频,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在节目中分享了自己小时候遭受“校园欺凌”的经历。尼格买提表示,他在童年时期经常受到欺负,甚至一度认为被欺负是正常现象。然而,随着成长,他逐渐认识到这是校园欺凌,并呼吁大家,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勇敢地抵制校园欺凌。
尼格买提的遭遇触动了许多网友的心弦,让他们感同身受。如今,校园欺凌行为依然以各种形式在校园里上演。尼格买提的分享无疑引发了社会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与广泛关注。
事实上,遭受校园欺凌的学生并非个例。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于校园欺凌行为都给予了高度重视。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一份全球校园欺凌现状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欺凌。
校园欺凌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其恶劣性质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全面的保护,从根本上遏制此类事件的发生呢?
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学校中,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管理。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学校应妥善处理当事人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加大治理力度,筑牢校园安全防护网。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学校也应确保每一位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此外,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及时关心孩子的成长状况,教会孩子尊重他人与自我保护,帮助他们建立善意、良性的人际关系。在欺凌事件发生后,家长应积极主动作为,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敢于向校园欺凌行为说“不”。
校园欺凌事件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其深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为了杜绝这种校园失范行为,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预防校园欺凌需要社会、家长、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公正、安全的成长环境。